现在不行。
皇上念出那两句诗,说明他其实心里都有数,可为什麽不阻止呢?
这事要是闹出来,很有可能引发东南系与楚党进行激烈地争斗。朝堂上可能会因为党争搞得乌烟瘴气。
皇上最恨的就是党争误国。
可他为什麽不出手阻止呢?
其中到底藏着什麽深意?
潘应龙告诉自己,必须要好好地在心里斟酌一番,不要轻易脱口而出。
直觉告诉他,这可能是一次机会。
在心里挣扎了十几秒钟,潘应龙答道:「皇上时常教诲臣等,花园里必须是百花齐放丶百鸟争鸣,才能汇集成生机勃勃丶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
朱翊钧猛地回身,盯着潘应龙的脸看了一会,满意地点点头,又转回身去看向冬日下波光粼粼的湖面。
「凤梧,你恢廓大度,有宰相之风。」
潘应龙在心里长舒了一口气,庆幸不已。
皇上的心思,真的不好猜啊。
「凤梧,我们回去了,外面虽有暖阳,也有寒风,还是屋子里暖和。」
「是。」
两人一前一后又回到紫光阁,刚坐下来,朱翊钧就说道:「祁言,把张四维的上疏拿来,给凤梧先生看。」
潘应龙心里咯噔一下。
祁言双手拿着一份题本,递了过来,潘应龙连忙双手接过。
翻开细细一看,心里赞叹。
这位凤磐老西,眼光真准,下手真快。
他看到皇上接连颁布《大明公文典范汇集》丶《大明军政官署机关规范条例》和《万历元年简体字表》,立即察觉到不同寻常的气息。
在题本里张四维表示,热烈拥护「移风易俗」,坚决支持以日常规范和公文文法以点带面,彻底改变大明百年官场陋习。
他大肆歌颂了此举的「重大意义」,还从公文文法方面入手,拟写了几篇范文附在题本后面。
匆匆一看,确实下了一番功夫,完全符合皇上对新公文的要求:「通俗易懂丶精简准确丶意思完整丶条理清晰。」
张四维在题本里还就「移风易俗」这个眼点,衍生到对缠足丶典妻丶守寡丶杀婴丶割股奉亲等旧风习进行猛烈批判。
这些都是糟粕和陋俗,与万历圣天子开创的新时代格格不入,必须要彻底铲除。
张四维在题本后面热情洋溢地写道:「有酸儒常以今日指畴昔,唐虞三代若何郅治,秦皇汉武如何雄杰,汉唐前宋文学如何隆盛,洪武永乐武功若何烜赫,
如此迂言,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惟思既往,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永旧保守;惟思将来,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日新进取。
常怀过去者,好静厌动,故常觉一切事无可为者;展望将来者,盛气豪迈,故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者。
万历圣天子文成武德,以少年之姿,建大明为少年之国,雄踞于世界,傲视古今,当为开天辟地之新时代。
新时代当有新风气丶新习俗,移风易俗迫在眉睫。故臣建言,以新文字丶新文学丶新文艺先行教化,革旧鼎新」
张四维的建议很直白,就是以推行《公文典范汇集》丶《机关规范条例》和《万历元年简体字表》为契机,引领一场「新文化」运动。
什麽事新文化运动?
文化,以文教化。
写新文体,说新话本,唱新戏曲移风易俗,创立与万历新时代匹配的新精神丶新气魄。
人才啊!
他整本题本都打了标点符号,还尽量用了皇上强调的通俗易懂新文笔。
这个老西!
张四维为何如此敏锐,一下子就嗅察到这方面的气息了呢?
张居正为首的楚党,东南系为核心的新党,都在埋头苦干,专注于务实政绩。
唯独躲在翰林院,被边缘化的张四维,一天到晚琢磨,终于在务虚方面,给他琢磨出一条新路来。
精神气魄?
什麽是精神?
前汉司马公《史记太史公自序》有云,「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青藤凡修记 乡村小毒医 从月亮之上开始的玩命巨星 血冥殿:狂龙出山 刚下山,就捡了个美女老婆 古代女子觉醒,爱自己才是王道 暗恋被拒后,把校花拐回家 娱乐:洋人歌手乱杀!我镇守国门 重新开始的华娱 穿越七零,小混混老公竟深藏不露 嘉余九焉 神豪:舔狗小弟醒悟,女神后悔了 美丽坚:魔幻人生 都重生了谁还倒插门啊 徒儿,求你放过我吧 我从世界尽头归来 如果不是因为爱 虎背奇花 混沌剑帝 重生后再闯期货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