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客气。
“这……说来话长。”
夏谕将路上的事情长话短说,将大致过程给孔鲤讲了一遍。听的某人目瞪口呆,迅速从好奇宝宝变成柠檬精,这tm也可以?
递上准备好的礼物,是上好的“鲜猪肉”,夏谕跟着孔鲤进了院子。
“鲜猪肉”就是阉割后的太监猪的肉,赵要给起的名。现在养殖场的规模并没有扩大,主要他已经拿到成就了,不缺那点收入。阉割之法已经推广开来,也算是他老爹造福鲁国民众了。
经过三年多的收徒再加上自己的助攻,孔子在鲁国的声望很高,他的弟子不再只是鲁人,列国慕名而来的人也有很多。
再以私塾新式教学场地已经不够了,只能以户外讲学的形式授课了。教学效果肯定是不如小班教学的,对于喜欢的弟子,夫子一有空余时间就给他们开小灶。
孔子的弟子都是一批一批教的,在某地听他讲学,受过他指点也能算是他的弟子。
不然历史上弟子三千还能一个一个的教吗?六艺啊!不劳不休的开坛讲学也讲不完啊。
和孔鲤来到偏屋等待,喝喝茶,聊聊天,逗逗出落得越发高挑水灵的孔姣,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日常施礼之后,夏谕向孔子转述了自己老爹对他的敬仰之情,想请孔子十日后过府一叙。
孔子满口答应。
交代完老爹的嘱托,该轮到他问问题了。夏谕问题问的很杂,人文纪事、山川地理、礼乐杂谈、古今名秀,三年来,把孔子问倒的时候也不在少数。
今天夏谕要问的还算正常:“崇丧遂哀、破产厚葬,此真之否?孔子既然崇俭厌奢,何故以死者之身,徒耗生者钱粮。”
孔子主张隆重的举办丧葬,同时加上三年丧期。可孔子既然崇尚节俭,为什么又对丧葬如此铺张,甚至要守丧三年,停职停业,耽误他人功业呢?
丧葬之事,前世夏谕最认同的就是像汉文帝那样不愿多耗民力“因山为陵,不复起坟。”同时“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这样不仅可以缓解缺少金属货币带来的的“钱荒”,还可防盗墓贼。王公大臣们又何必像孔子主张的那样破产厚葬呢?
听完少年的疑问,孔子细细解释道: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礼仪渐成。”
“今肉食者丧,铁器、金银、美玉、奴隶、华服、陪葬之物不可胜数。”
“非丘尚厚葬,实礼如此。”
“公家之丧,素有成制,沿夏商,守其礼,勿薄葬。君子岂可非礼古人?”
“黎庶之家有丧,当重孝养而轻丧葬,敛手足形,还葬而无椁,称其财,斯之为礼。”
一番话说完,夏谕陷入沉思。
总的来说,孔子也是提倡厚葬薄葬的。认为贫家“称其财”,富家“不越礼”,贵族“厚葬有制”即可。(就是穷人家尽到孝心就行,富人家有钱也不能多陪葬钱财,贵族不能陪葬多了也不能陪葬少了)
但夏国人的厚葬制度到了春秋已经到了第一个高潮,用人殉葬、用人祭祀的习俗登峰造极。作为礼的守护者,致力于恢复旧秩序的孔子对此不提倡也不反对。
对于一些人带着一堆钱财入土,夏谕不提倡但也管不着。会减少贵金属又怎么样,那毕竟是人家自己的钱财,合理合法的支配要你狗拿耗子。
可人殉就是纯纯的陋习了,人殉不仅残忍,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浪费了社会资源。
人殉在秦汉以前盛极一时,之后逐渐势微,南北朝一度兴起,隋唐宋几近消失,元朝时再度盛极。到了明初朱元璋又捡起来了,这算是明太祖除了杀功臣之外最大的污点了,毕竟老朱是个粗人。
“孔子何以观人殉之制?”
听了到这句话,孔子先是叹了一口气,而后缓缓说道:“人殉之制,野蛮残忍,不合天道,君子不为。然至今日,人殉之礼蔚然成风,载之於周礼,已难以更易。”
夏谕眉头一皱,接着问道:“天下岂有不变之制?”
“周礼乃是…”
“他日,吾必革此制!”夏谕轻捶小案,神情坚定。
孔子张了张嘴,而后沉默了。他并没有去纠正少年的无礼行为。作为周礼的最大拥护者,他应该出言反驳的,可……
见气氛突然沉默,夏谕注视着孔子平静的脸庞,叹了口气:
“今日便到此吧,阅过段时日再来拜访孔子。”
言毕,夏谕起身行礼,头也不回的转身离去。
良久,屋内传来一声悠长的叹息。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穿越异世入仙门 大明皇孙的团宠日常 当官日常 长官,你虫设崩了[虫族] 社牛崽崽和社恐舅舅在娃综 长尾鳍与小尖牙 迟迟动心 永恒净土 公子无期 咒术回战之开局万花筒写轮眼 救命,暴君读我心术后逼我生崽 御兽:我能看见隐藏血脉 穿成了魔尊的妻主怎么办 恶毒后娘不洗白,专业打脸养崽崽 我在大唐行医的那些年 开局成婴,父母竟是杀马特鬼火? 清冷美人和他的畸变体老公 道长别慌 共命鸟 废物觉醒团宠龙崽[星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