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个日头,数千个日头,数十年都融为了这寂寂的一刹那。
窗外的菊花开败了无数次,无数个人影在其中穿行。
初时多为麻衣布衣的学徒。
后多了些行走的商贾,从小商贩到戴着金玉配饰的大商贾。
又变成了宽衣博袖头戴方巾的士大夫。
到了最后,甚至出现了御用监绣有海水的蓝袍内官的身影。
顾为经明白,这意味着陆子冈的名声越来越大,他的雕刻技法在被越来越广的传颂,在被越来越多的公卿贵胄们所认可和喜爱。
对比历史上绝大多数没有留下自己姓名的工匠,那些因为造出的物品不符上意而失势获罪的匠人。
他无疑是幸运的。
但在绝大多数时候,在这些川流不息的层叠幻影中,最多的依旧是独身一人的陆子冈。
没有妻子,没有朋友。
凝固般的寂寞里,这有凝固般的一个男人……还有他掌中啄玉的工具,雕版的刻刀。
技艺就是他的妻子,也是他唯一的友人。
顾为经在一瞬间,在这些同时存在的交错的身影中,目睹了他的少年、青年与老年。
他的身形变高又变矮。
工具台移了几次位置,作坊内又多添了几处陈设,墙上也多了几幅名人的字画。
唯一不变的。
就是窗外的菊花,与手中的雕刀。
陆子冈一生中以将文人画的风骨与线条,全部都完整的保留到了刻画技法之中而闻名。
甚至以此赢得了东夏封建历史上工匠的最高荣誉——留名。
是的。
对于士大夫来说,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是最为天经地义,理所应当不过的事情,这是任何人也无法剥夺的权力。
碰上乾隆这样的盖戳爱好者,一生刻了1000多方各种章的主。
不管是不是自己的作品,人家都喜欢打桩机成精一样盖个自己的章上去。
自己盖累了让小太监盖,小太监盖完了自己再撸胳膊接着盖。王羲之的《快雨时晴贴》,全文共二十八个字,乾隆愣是给硬盖了170个章上去。
把字贴整的跟视频弹幕似的,密密麻麻。
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的《中秋贴》的待遇明显要好的多,全文三十余个字,乾隆爷也就往上盖了80来个私章而已,“字章比”倒是已然低了不少。
但工匠来说。
无论所制造的器物有多么的精美,是玉匠、木匠、石匠还是铁匠,是景德镇烧瓷的还是宜兴造紫砂壶的。
工匠从来都没有过在自己所制作的物品上留名的权利。
秦始皇的兵马佣底坐上留名整责任质检,或者朱元璋搞监工,让匠人在城墙砖上刻名,砖坏了,就把工匠拖出去砍了狗头,这种事情不算。
在艺术领域,“匠”和“器”是分开的。
器是雅器,民是贱民。
雕龙嵌凤,流光溢彩,玲珑剔透,这些字眼一旦加上匠人的名字就变得俗气了。
在权贵士大夫的眼中。
匠人不是人,他们是一只托盘,一只河蚌、一只漆匣,他们只是承载美丽的容器,哪里有漆匣在其内的满腔金玉珠翠上掉漆染色的道理
宣德炉、景泰蓝、成化柜、万历杯。
景德镇的瓷窑浓烟滚滚的烧了多少年,竟是些帝王的英明神武和督陶官员的丰功伟绩,又哪个满头大汗的工匠能留下属于自己的名字。
唯有陆子冈,他赢得了这样的荣誉。
任何一个由他出手的玉雕木器,都是被人所传颂的珍品,刻有他的名字的摆件,在朱紫公卿的宴席间交换流转,连呈现给南北两处紫禁城内官府的皇室御用器物上,也可用刻刀雕啄上“子冈”二字。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傲娇大叔有点甜 灾难降临 年先生,慢慢喜欢你 仙笼 独宠旧爱:陆少的秘密恋 隐婚100分之重生学霸女神 孟少心尖宠,娇妻粉嫩嫩 高冷大叔深深宠 暖色军婚 原来你是这样的宋医生 余生皆是喜欢 平妖九年我做了天下第一 等一城烟雨,守一世情缘 迟律师,离婚请签字 仙侠世界,赖在监狱的我无敌了 我的假面老公 师弟,下山祸害娇妻去吧! 空留一人,心照一生 跨界通行证 长生仙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