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武道2(第1页)

武控天下南极坡 2017-04-02 08:55:45

解锁千位网红高清在线直播

太极拳谱里有段歌诀,描述了太极拳技击的身形手法:手如刀锯身如猴,辗转跳跃不停留,千着变化中心在,全在一接点中求。

我师爷说,杨少侯一辈子与人过手,从来都是左手背在身后,右手伸出两个手指一点,对方就飞出了圈外,多伸出一个手指就算输。而我师爷汪永泉与人接手,两手轻轻一抹,对方就飞出一两丈外;我父亲朱怀元大拇指在四指上一撮、两手一递,能把对方腾空贴到客厅墙上;这些我亲耳所听、亲眼所见的神奇功夫,都是“一接点中求”的最好的诠释。

“手如刀锯身如猴,辗转跳跃不停留”,说的是身形。

年轻人往往容易忽略这个“如”字。手如刀锯,是比喻我方手如待敌之刃,听清敌方出劲意图,敌方蛮拙之力必迎刃而解;如果理解为拿手去砍人锯人,则是乱动妄动,必为敌所破。身如猴,辗转跳跃不停留,是比喻我方身形灵活,不僵滞、不扎桩,实腿能走,虚腿能抬,时刻听清敌方劲力,敌方必为我方牵制,如顽童遭戏;如果理解为像猴一样上窜下跳,则是自寻烦恼,累己伤己。

“千着变化中心在”,说的是心法。

千着变化中心在,很多人理解成“重心在”,以为是要保持重心,大家知道重心越低越稳定,所以一些人的拳架越打越低,几乎贴地而走,实在令人啼笑皆非。中心在,就是心不散乱,管它对方千招万变,我方的意图明确,由心而出。心不散乱,神就不会散乱;神不散乱,形就不会散乱;形自然和谐,劲力就通达所至。打个比方,就像用筷子夹菜一样,我们要夹什么菜,意图明确,我们根据经验在瞬间判断出菜的分量和软硬,手法配合意图,筷子夹菜的动作自然和谐,一气呵成。如果夹菜时聊天说话分心走神,筷子要么停在半空,要么在盘子里翻江倒海,不知所终。

“全在一接点中求”,说的是手法。

接手是一瞬间的事情,两人过招,一接手,就应该能分出胜负。所谓接手就是接点,接对方的中心点。如果说中心点是对方劲源,那劲端就是对方肢体的末梢;接劲端是为了点劲源,点劲源是为了走劲端,二者互为依托。

点,又分实点和虚点。实点,顾名思义就是实手相接时,点问对方的劲力,再作判断和反应。虚点,又称空点或神点,是一方功夫达到相当境界的时候,还未与对方接手,就用意或神点住对方,一旦得机得势,直接出手指出劲的方向,或甩手不要,对方身体失中,必然跃出或扑跌。 当然,实点也好,虚点也好,指的是内劲的方向,并没有某种固定的姿势动作。杨少侯能用二指点人发人,用二指接拳,并不是因为他练过铁砂掌、二指禅什么的,而是用二指点问对方的劲力,听清之后迅速一断,这时对方已经失中飘忽,再指出自己内劲本来要去的方向,来者“如球碰壁还”,所谓点断发。我们说的断弹、断冷,也是指的这种点断劲。只不过,这一切发生在极短的时间里,大家看到的现象就是来人被杨少侯用二指发出,以为有神,于是将太极功夫神秘化,复杂化;殊不知这是杨少侯经过多年潜心修炼而成,大家懂得了太极拳的一些道理,经过训练体悟,同样可以达到一定的高度。

一接点中求,很多练家子都听说过。但是,求什么,却各有各的理解。有人求的是密方,有人求的是奇巧,有人求的是胜负,有人求的是功名。我年轻时,有过几次无心而为的绝唱,扬手将人发出十多米远,众人一喝彩,自己脑子发热,就总想将人发得更远更漂亮,执着于形,结果越追反而离目标越远,弄得自己痛苦不堪,走了很多弯路。后来我才悟到,一接点中求,求的就是一个静字。那段歌诀中,“手如刀锯”,求的是静;“身如猴,辗转跳跃不停留”,求的是静;“千着变化中心在”,求的是静;“全在一接点中求”,求的还是静。至于发人的远近、高低、轻重,则完全要看当时的机缘条件,切不可一概而论。

两人过手,动中求静是万能。心不散乱,心手合一,彼此之劲不混合,才能静中生动。生动则灵,灵则巧,巧则近化。杨少侯身材瘦小,神色清秀,似无缚鸡之力,却能将太极修入化境,独承浩瀚威名,原来就在于内心的静。

大家都知道,把太极拳打得既缓慢又松柔,能疏经脉,通气血,从而使人体获得健康和长寿送给大家,但未必人人都知道——“用脊柱行拳”,是太极拳之所以能够疏经脉、通气血、养生祛病的根本所在。脊柱包括颈椎、胸椎、和腰椎,以下从人体的构成,脊柱的构成,腰胯的重要作用三方面做一叙述。

1 、人体的构成

太极拳运动是全身运动,或者叫做在腰脊带动下的全身运动,所以应该从人的结构谈起。

按照中医理论,人体是由气、血、经脉、骨、髓及脏腑组成的。五脏指的是:心、肝、肺、脾、肾;六腑指的是:大肠、小肠、膀胱、胃、胆、三焦。这些脏腑是由许许多多的经络联结在一起的,每条经络都有若干个穴位,这些穴位相当于气血的能量库,调节它不仅能防病治病,而且可以改变人的生命质量。

脏腑的俞穴都处在脊柱周围,根据中医的气血理论,对经络穴位进行按摩、贴膏药和梅花磁针等方法,能疏通脏腑的气血,来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效果很好。根据临床经验,许多内脏疾病,通过脊柱的推拿、按摩、针灸等疗法就能治愈。临床中诊治颈椎、胸椎、腰椎疾病中,有一半的病人伴有植物神经紊乱和相应的内脏疾病,当脊椎病治好后,这些相应的脏器疾病也就痊愈了。而练太极拳,同样也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太极拳以活动腰脊为主要运作方法。要求由腰主宰,腰脊一动无有不动。由于腰脊不停地运动,使人体产生各种各样的姿态,配合拳势呼吸及内气鼓荡,使脊柱有节律伸缩张弛,只要脊柱一动,处在脊柱周围脏腑的俞穴就得到按摩和锻炼,尤其是腰脊命门的两边,腰眼的前折后迭更为激烈,使两肾得到非常有益的按摩,从而增强丹田气,疏通脏腑的气血,达到健身治病的目的。只有丹田气饱满,才能阴平阳秘,固命之本。丹田气是生命的根本,是协调阴阳,抗御病邪侵袭的关键。

2、脊柱的构成

人的脊柱是由5节腰椎、7节颈椎和12节胸椎所组成。24块骨节,既节节放松连套,又虚虚对准,中正重迭,支撑着全身的重量,动摇性很大。人体的各种姿态,是通过脊柱的变动,并且带动四肢的运动而形成的。人体的自然脊柱为形,由胸椎的后曲,颈椎和腰椎的前曲而形成两道弯曲。要想形成太极身法,这两道弯曲应该基本上填平,通过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松胯敛臀等功法的作用,把脊柱的形弯曲度减小了一些,这是中国的内功拳和健身气功所要求的,以利内功的修炼和内气的蓄养。

脊柱中间形成椎管容器,容纳全部的骨髓,骨髓中有许多神经细胞体,如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行走的神经纤维束,是联系脑和神经的通路。行拳时感受器收到外界的信息,通过脊髓传给大脑,大脑进行综合分析,发出命令,由脊髓传给身体的相关部位,作出反应,产生出太极拳的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的十三势动作。

太极拳中的气沉丹田,尾闾中正,是腰椎活动的结果;含胸拔背,气贴脊背,力由脊发,这些是胸椎活动的结果;虚领顶劲,竖项神惯顶,这些是颈椎活动的结果。只要行拳,在意念的统领下,以命门为火车头,带动脊椎和四肢运动,直接关联到背部的骨髓神经。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先由脚下的阴阳变化,及腰部的虚实变化,通过脊柱及四肢的节节惯串,才能引起肢体的形状变化,而节节惯串,必须是全身松净、松透的前提下才能完成。松是练拳的方法,也是练拳的灵魂,而节节惯串才是练拳的目的,没有节节惯串,就不能练出内劲,肢体松不透就不可能达到节节惯串的目的。

拳经曰:一举动周身具要轻灵,尤须惯串。这说明节节惯串在太极拳中是何等的重要。腰带肢体和四肢运动,先有腰部的松、沉、转、放长,然后才有肢体的前进、后退、上起、下沉、左顾、右盼。整个行拳的过程,就是脊柱活动的过程,这样不仅任督二脉及五脏六腑的俞穴得到按摩,同时脊髓神经也获得良好的锻炼,增强了任督二脉的气血畅通,五脏六腑才能跟随健壮,这些部位的骨节和肌肉群亦同时得到锻炼。

3、腰胯的重要作用

腰在脊柱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由五节腰椎组成的,由尾闾向上第三节,俗称腰眼,就是指的命门穴。命门穴旁有先天之本的两肾,对应的是神阙穴(肚脐),下边有汽海穴(气海穴是储藏内气的地方),这个部位俗称丹田,是修练太极内功的关键部位。拳经曰:“主宰于腰”、“刻刻留意在腰间”、“命意源头在腰隙”等,这些都说明无论是盘架还是推手,腰总是起关键作用。腰是身形变换的关键,是十三势、八种劲使用和变化的总动力,而腰的松空是肢体圆活、灵敏变化的前提,所以松腰又是关键中的关键。不管是“腰隙”还是“腰间”之说,都说明腰的一种重要状态,那就是腰的空和松,只有腰松开,腰节才能离开,腰椎之间才有间隙,所以松腰才是命意的源头。

杨澄甫太极拳十要中第三条特别提到松腰:腰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后两脚才能有力,下盘稳固,虚实的变化皆由腰来转动。要想松腰,必须溜臀。只有松腰方可进入太极之门,只有溜臀方可进入松腰之门,所以腰只能松,而不能用硬力。

腰松不开,脚难以放松,膝胯僵紧,腰是呈上启下的大关节,腰松不开形成一块板,堵塞上下通道,上肢的肩、肘、腕、手四大关节本力退不掉,周身挂力操作,这样就很难体会到阴阳变转,举动轻灵,行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的太极味道。

腰胯虽然连在一起,但各有各的作用。塌胯也称坐胯,与顶头悬同是太极身法立身中正的重要规则。从作用上讲,顶头悬与气势和轻灵有关,塌胯则与沉气、沉劲,化劲,发劲等密切相关。塌胯是求得髋关节的灵活,只有胯关节高度灵活了,腰胯及整体才可能有上浮下沉的浮动之感,左旋右转进退随心。小腹是一身重心所在,所谓松腰塌胯,开裆沉气,气沉丹田等说法,都不过是强调降低重心而又灵活安稳,再加上带轴的腰,旋转自如,才能化解对方的来力,安稳不败。腰主转动,以灵活为用,以之带动四肢,这是练柔软的基础;胯以沉稳为主,在灵活的位移中稳定中心。腰胯虽然连在一起却作用不同,功夫稍深者,行拳时主动运用腰胯。四肢的活动只不过是腰胯动作的外在延伸,或称为腰胯动作的表现形式;而功夫浅的人,只见手脚盲动、乱动,不见腰胯的运动规律。

有网友传了这个视频,不知真假,但看起来象真的。老者用的好象是太极拳搬拦锤或形意拳的崩拳。。化劲,发力的时机和击打的点位都相当得好,所以一拳打倒一人。而不象拳击那样,数拳打不倒。传统武术就是老者的打法。即使是以前的老电影片段或摆拍的。老者也是高手,因为他知道传统武术的精华:引化的时候, 引动对方重心,这样他另一支手无法打出。(对方先要稳定重心,另一支手才能出拳)

击打的点位是对方的焦点,会推手的都知道,人站着总会有个焦点,打到那里对方必倒。发力的方法就不用多说,仔细看视频,他的动作完美。

(一) 在初练功时,架子是宜下的大点,如功夫久了,就不宜太大太伸展,如架子太伸展了,要点紧凑含虚收藏才行。

(二) 在练功时,不要一定要架子多么大,多么低下,主要仍还是练出手上的拳意来,有了灵感为第一,进一步要这种灵感练的充实起来,养这种灵感主要的练法,是在稳静上练功,如不稳不静,那就绝对练不出灵感来,如手上身上脑筋里没有灵感,那就不能算太极挚的功夫。(六五年四月一日悟)

(三) 练太极挚,心里要平静舒适泰然,把气息调的舒舒服服的去练,不要满身带劲,满脸的神气,只是身心放松放稳放静就行了,如是满身带劲;满脸的神气,这是练外功拳的形态。练太极拳的人,看来只是平淡无奇,就是对的,如是满脸神气,满身劲头,这就错了,如这样就一辈子也找不着拳意,挚意不上手,是一辈子瞎糊闹。

(四) 练太极拳主要是找拳意,如找着拳意就算人了门了,拳意如何找?在松软稳静上去找,放清醒,放灵感,放舒适去找,稳稳的,静静的,日子久了,拳意自会到了手上,如满身带劲的去硬找,必致愈找离拳意愈远,这句话很要紧,要好好相信,如

不相信这句话 ,那就练不好拳了。 (六五年四月五日)

(五) 功夫有了基础之后,应在藏神养气上用功,不宜专在**上苦求,如崔某之拳,专在柔劲上苦下功夫,发劲上死找,这证明他不是高手,李某某是崔的老师,这证明李崔皆不是好手也。

(六) 有人练太极拳如其它门拳一样,弄些着法招法,想些用法,这是大错特错的,因为练太极拳的,胸中是混然一气的,是无所为的,是泰然的,不能专想某一手一势的作用。如一想每手每势的作用,那就用意不均匀了,那拳意也就始终不会上手了,不会发现了,拳意不上手,灵感没有,将来在用的时候,就不能听劲,听不了劲,也就取不了胜。 (六五年八月九日悟)

( 七) 按我今日之练法,是松净的运动,心想内部,心里才感觉有些意思,如往日练功,多在表面上用功,未往内心里去体会,那是不对的

(八) 在初练功时,一定要按规矩,每练必须顶起头来,拔起背来,蹋下肩去,垂下肘去,周身布满意思,五指贯上意思,气势充满布匀,日子久了,就可打下基础,李香远就这样练出来的。第二步的练法,是注意周身关节的放松放软,无论是腰膝或肩肘,甚至指节,腕节。脊骨的每一节部,都要以思想之力慢慢的将其松开了来,这步功夫不易作到,但如日子久了,以思想力慢慢灌输,是绝对可以作到的。

(九) 每练功务要以腰脊为轴,带领着四肢而动,如感觉两臂、两手松软软沈甸甸的,才是练对了,在这个时候,两脚两腿是很柔弹的,很扎实的蹋在地面上,这样子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