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章节(12点)

“小坛子,你告诉住持师父一声,别急着吃晌午饭。一会煎饼烙得了,就给他送。”张氏就叮嘱小坛子。

“小坛子,一会你就跟我们吃吧。”连蔓儿也道。

元坛就摸着的小光头,憨憨地笑了起来。

“那、那我就去跟师父说一声去。”元坛就转身跑去禅房找住持和尚去了。

张氏就先将煎饼烙子洗刷了一遍,放在小灶上,开始摊煎饼。因为有煎饼烙子,摊起煎饼来看着简单,但是要摊的好,还是需要一些技巧的。先用刷子在煎饼烙子两面上都薄薄地刷上一层油,然后舀一勺面糊,倒在火烤的那块铁板上,面糊不能多,多了烙出来的煎饼就太厚,也不能少,少了烙出来的煎饼就太薄。

除了要掌握好一次倒入的面糊的量,还要注意手势。像张氏,总是能让那一勺面糊准确地落在煎饼烙子的中心,并形成一个圆润的原形。

倒好了面糊,就将煎饼烙子合上。在火上烤一会,估计着挨着火的这一面烤熟了,就可以将煎饼烙子翻一个个,烤另一面。这样烤的同时,可以打开煎饼烙子,这个时候用铲子,就可以将烤熟的那一面从煎饼烙子上铲下来。

灶里的火烧的好,煎饼烙的薄一些,依连蔓儿的判断,也就一分多钟的工夫,就能烙好一张煎饼。

张氏摊煎饼,连蔓儿和连枝儿就在旁边准备里面的馅料。

收藏过冬的大葱拿出来,去掉外面干枯或者烂掉的老叶,在葱白和葱叶之间切上一刀,在将葱段切成细细的丝,干豆腐和胡萝卜也同样切细丝,放入盘中码好。

土豆同样去皮,切细丝,用水泡过滤掉多余的淀粉,让土豆丝的口感更脆,然后过水烫熟,用调好的酸辣汁拌好。绿豆芽清洗,用开水烫熟,也用酸辣汁拌好。

鸡蛋打成均匀的蛋液,在锅底摊成薄薄的一大张鸡蛋饼,鸡蛋饼熟了之后,铲出来,切成细细的丝,也放入盘中码好。

然后就是将买来的肉切成细丝,下油锅加入大酱炒好,最后将蒜苗切成寸许的段,也下锅炒熟。

再然后就是准备大酱,大酱可以生吃,也可以倒入锅中用油炸一下,会更香。连蔓儿就用大豆油,炸了一大碗的酱出来。到此,全部的卷春饼的馅料,就都准备齐了。

张氏那里也烙出了多半盆的煎饼。

“先把给住持师父的煎饼送。”张氏就道。

连蔓儿就捡了十来张的煎饼,又分出一碗炸酱,卷春饼的馅料除了鸡蛋丝和肉丝,其余的每样都挑出一些,装了两个盘子,都放在食盒里。

连守信就拿了食盒,往后面的禅房里去找庙里的住持。

等连守信,张氏已经将煎饼都烙得了,一家人就摆上饭桌,开始吃饭。

薄薄的散发着小麦香气的煎饼,摊开来,里面放上葱丝、豆芽、蒜苗、酱肉丝、干豆腐丝、土豆丝,结结实实地卷成一卷。蘸一点炸酱,咬一口,真是满嘴的鲜香。

“今天这肉买的好。”连守信赞道。

因为是卷春饼吃的,连蔓儿特意挑的瘦多肥少的肉,切肉丝的时候,也很仔细,每一根瘦肉丝的一端,都会有一小段白白的肥肉段,在锅里炒的冒了油花,又加了大酱翻炒。每一根肉丝都是咸香无比。

连蔓儿就最爱吃这样的肉,既不肥腻,吃起来也不柴。

一家人美美地吃了一顿,尤其是小七,更是吃的小脸红扑扑,嘴唇油光光,嘴角还沾了些酱汁。

张氏忙拿出帕子给小七把嘴角擦干净了。

还剩下几张煎饼。

“给叶儿留两张,”张氏就道,今天打春,连家上房也吃春饼,赵氏和连叶儿都提前回家去了。上房人口多,赵氏和连叶儿不被周氏待见,抢不上槽去。连蔓儿和连叶儿同龄,本来两人个子啥的都差不多,可分家这半年来,连蔓儿长了个子,圆润了一圈,一头的黄毛也变黑变浓了,皮肤也变得水灵灵,连叶儿却没变化。因此,家里做吃的,张氏总会想着给连叶儿留一口。

抢不上槽,是三十里营子这边的土语。比如说一栏的小鸡小鸭,或者一窝小猪羔子,都在一个石槽里吃食,强悍的就会霸占好地点,多吃多占。弱一些的被挤到一边,只有等别个吃完了,有剩下的它才能吃上。很形象的一句土语,也被用在人身上,并不含丝毫的贬义。

“另外那两张,给小坛子吧。”连蔓儿就道。庙里除了住持,还有其他的和尚,都年长于小坛子。刚才给住持送去的煎饼,怕是小坛子也吃不着。

“行。”张氏也是这个意思,就招呼小七,“小七,你去叫小坛子来。”

小七答应一声跑去庙里,一会就带着小坛子了。

张氏是个母爱爆棚的,就让小坛子坐在炕上,帮他把一个煎饼卷的胖滚滚的,让他蘸着酱吃。自从连蔓儿家开了这个早点铺子,小坛子早和他们混熟了,张氏常给他吃。因此他也没客气,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张氏看的眉花眼笑。

“看这虎头虎脑的,多壮实的小子,可惜……”没父没母,做了小和尚。

一家人将铺子收拾利落,就打算回老宅,却小七不知跑到哪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