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桃源、出(下)

说到李之芬与赵瑄等人编程火炮射表,王斗此次来到军工厂,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巡察火炮的铸造成果()。

不错,年初起,永宁城西北己经建立了一个火炮厂,去年年底,情报司己经从京师窃来若干火炮图纸,并从天津诸地重金拉来一批火炮工匠。大明火器制造兴盛,京师,天津一带密布各样火器作坊,工匠数有数万人。

不过与军队一样,这些工匠苦不堪言,管理上也有极大的漏洞,相关图纸的窃取与工匠笼络,根本不是难事。

连原来的四门红夷六磅炮,朝廷拔下的十门红夷炮,几个月前铸成的几门火炮,王斗现在共有十九门红夷大炮。不过这远远不够,王斗知道清国己经有大规模自铸红夷炮的能力,对火炮生产也非常重视,松山之战后他们红夷大炮数目过百门,入关后过两百门。

或许让世人意外的是,清国方面懂得用失蜡法铸造火炮,并对火炮不同位置退火处理,所铸火炮性能已过此时的西洋火炮。这当然是汉军旗那些汉奸们的功劳。

能预知历史,其实对王斗也来说也是一件痛苦的事,因为所有的压力只能自己默默忍受。不过穿越者也有优势,便是多了好几百年的见识。你清国有铸造火炮的失蜡法,我有铸造火炮的铁模法,决对领先世界潮流()。

不错,王斗所说的便是清时龚振麟明的铁模铸炮法,工艺简单,降低成本,还不受气候限制。如果用熟铁打造代替生铁铸造,还可解决蜂窝涩体的问题。

这当然是非常优良的技术,要知道在欧洲,火炮铸造从十六世纪一直到鸦片战争前,都是采用泥范整体模铸法,或是失蜡法。只有鸦片战争后,才采用车床切削铸造法。

而且这泥模法与失蜡法,铸炮时间都需要一个月到三个月,失蜡法虽不受季节限制,但每门炮所需时间也要两、三个月。而且成功率都不怎么高,每铸十门炮,合格率只得二、三成。

铁模铸炮法合格率可高达五成,铸造一门炮,需要时间还不到一个月,四季都可以进行。

年初火炮厂建立后,由军工科主事李茂森亲任管事,火炮千总赵瑄也挂了个管事的虚职,以表示他格外重视之意。火炮厂建立后,军工科从各厂精挑细选了近百个工匠进入厂内任事。

在王斗进入火炮厂时,内中热气逼人,铁浆飞涨,所有的工匠都在忙忙碌碌着。

火炮厂副管事周象辂是个五十余岁的老者,算是世代的匠户,在红夷炮的铸造上有极深的造诣,情报司将他挖来,也是费了好大一番心力。在王斗看到他时,他正戴着眼镜,聚精会神审视着一门完工的红夷三磅炮,神情专注。

每次王斗看到周象辂的眼镜,总有一种怪怪的感觉,只有一个镜片,两边用精致的铜料装饰,并用细绳绑在耳朵上,与后世的眼镜造型很有区别。曾听周象辂言过,他与毕懋康相识,这副眼镜,就是他赠送的。

其实眼镜在大明不是什么稀罕物,不过明人不称眼镜,称其为叆叇。很多人配副眼镜,多为表示吉祥或者身份高贵,并不是为了改善视力之用。不过周象辂确实是近视眼,现在更是老花眼,有了这副眼镜,看东西就方便了。

周象辂聚精会神,王斗等人进来都没有现,李茂森提醒他后,他忙将眼镜扶到一边,急步过来迎接()。

看他恭敬地叩头,王斗扶起他:“周师傅,在火炮厂还顺心吧?”

周象辂连声道:“顺心,顺心,这永宁城之地,是小人梦寐以求的。”

待遇佳,地位高,还可随心所欲花费大量原料研究,王斗又经常召见赐宴,对周象辂来说,东路是他理想的桃源之地。其实周象辂在原来的作坊也算是个管事头目,不过那边死气沉沉,哪有东路这样的朝气蓬勃,可以尽展胸中所学?

“使用泥模之法,己铸红夷大铳五门,装填三斤重炮子。数月前小人依将军之言,研习铁模法铸炮,己有所心得,近日完成红夷大铳十门,正要检验……”

周象辂带王斗等人在厂内来回巡视,一边沉稳向王斗介绍。

可以看到,厂内工匠,现在都使用铁模法铸炮,近百工匠忙忙碌碌,分工几道,有调制浆液的,有浇铸金属熔液的,还有负责庞大的起吊装置,各有工序。

这铁模铸炮法工序约有六道,铸炮时先将铁模的每瓣内侧刷上两层浆液,第一层浆液使用细稻壳灰和细沙泥制成的,第二层浆液使用上等极细窑煤调水制成的。

然后两瓣相合,铁箍箍紧、烘热,节节相续,最后浇铸金属熔液。待浇足熔液,冷却成型后,按模瓣次序剥去铁模,如剥掉笋壳一样,逐渐露出炮身,再剔除炮心内的泥胚胎,铁炮便成,比泥范法与失蜡法快了很多。

其实王斗只在后世看过铁模铸炮法相关史料,有着若干记忆,真正要实现,要靠周象辂等人摸索完善。对周象辂诸人而言,技术上他们其实没有问题,所欠缺的,只是捅破那层窗户纸。

经过几个月的摸索,这铁模铸炮法,便在大明成功实现()。

提起这铁模法,周象辂赞不绝口:“其法至简,一工收数百工之利,一炮省数十倍之资。大铳旋铸旋出,不延时日,且铳口自然光滑,无瑕无疵,真乃利法也。”

周象辂似乎读过书,满口的之乎者也,不要说,他戴上眼镜后,配上他那修长干瘦的身子骨,真有点象老学究。

对他这种铸炮器匠来说,几十年铸炮无数,从佛狼机火炮到红夷大炮,经手不知多少。一门炮的成功,向来都需几个月,哪有眼下这么快捷的?而且使用铁模铸炮法,膛内自然光滑,解决了炮膛蜂窝的难题,那可是火炮炸膛与装填缓慢的重要原因。

因为王斗的“先见之明”,他己经被诸多工匠这样真心称赞过了,赞得多,再听闻也没什么感觉。

他关心的是另一个问题,他说道:“周师傅,工匠教习铸炮之事如何了?”

周象辂说道:“回将军,小人用心教习,匠工们原本就有底子,学得也用心,估算两年之内,这近百匠工,便可独自铸炮。”

军工科主事李茂森管着诸多工厂,诸事繁忙,火炮厂平日事务,其实大多由周象辂管理。

他前来东路,除了相关图纸外,还带来了十几个亲近工匠。王斗的意思,是让他教习选入厂内的近百工匠学习如何铸炮,为将来的大规模生产打下基础。

当时周象辂很是犹豫一阵,铸炮技艺,是他吃饭传家的根本,哪能随便传人?

对很多工匠而言,自家技艺,向来密不示人,只传长子,甚至传媳不传女,便是招些学徒,也要考查再考察,随在身边几年,甚至十几年后,才会透露一些重要的地方,决不可能全盘交出去。

不过王斗随后提到“专利”这个诱惑,并以李茂森为例子,他与赖源龙研究出火门装置,工匠每打制一门火铳,都要向二人交纳一定的利钱,等于那些人都是他们的学徒()。

这种专利费利及子孙,带来的好处高达几十年。技艺范围扩展越广,二人得到的好处越多。因为李茂森等人例子在前,舜乡堡工匠积极性都非常高,各种明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