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七九章 流言满汴梁(第1页)

宋王尹三问 2016-06-25 01:26:47

解锁千位网红高清在线直播

汴河是大宋的水运大动脉,江南与两淮的钱粮全都由此运送而来。

船只南来北往,进出汴京城,都要经过东水门。

运河由此穿过城墙,到了夜间会有沉重的铁栅栏落下,保障城防安全。

数十年来,东水门一直安然无恙,驻守的士兵已经习以为常,偷闲耍滑是常有的事情。

只要不耽误船只通行,不使城防有失即可。

但是今日,朝廷突然下了旨意,说秦王的家眷被西夏余孽掳走,让他们加强防备,盘查过往的船只。

怎么会有这种事?

秦王威望已经深入人心,士兵们一个个怨声载道,大为恼火。

领头的校尉道:“算了,且先应付着,朝廷的事情总是雷声大雨点小。”

校尉姓苏,苏岸,字伯洲!

曾几何时,他隶属于禁军皇城司,职位高,前途无量。

曾几何时,他曾跟随一位年轻的鸿胪寺主簿出使辽国,他曾与意气风的县令,在杭州查案平乱;他们曾一道出使河湟,同生共死。

后来,林侍郎被李复圭冤枉,他被迫作伪证。真相大白之后,他再无法见人了,所幸没有被灭口,留下了一条性命。

前途光明的进军出身,最终落得个卑微的守城士兵,几年如一日在这里看守东水门。

苏岸觉得,自己被这个世界遗忘了,这些都是应该的,谁让自己当年昧着良心说假话呢?哪怕是被迫。也终究经不起良心的拷问。

他曾想过去道歉。可始终无法鼓起勇气去面对。作为一个背叛者。有什么资格乞求原谅呢?

何况,当年的林侍郎如今已经是权倾天下的秦王,自己一个小卒子,哪能有机会得见?贵人多忘事,秦王肯定已经忘记自己了。

事已至此,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伤感悔恨之后,苏岸接受了现实。就这样做个守城兵。一辈子默默无闻,没什么不好的。

但是苏岸并未就此忘记,他会时刻关注秦王的消息。

当得知他是仁宗皇帝亲生子的时候,苏岸惊讶不已,谁也不曾想到竟是这样的状况。

苏岸似乎瞬间明白,官家为什么要自己做假证陷害秦王,太皇太后又如何亲自赶赴刑场救援。而自己,不经意间竟然卷入了皇室内斗中,险些犯了大错。

再后来,秦王在西北立下赫赫战功。这次竟然直接灭了西夏。苏岸心中高兴,当年就觉得他不凡。能力出众,如今果然是所向披靡,成为大宋的英雄。

最近汴京城中疯传,官家病危,皇位由谁来继承。

当然是秦王了,苏岸心中这样想着,民间的呼声也很高。但这种事不是他们能做主的,更不是他们能随便多嘴的,只能默默地期待。

却没想到,今天传来讯息。

秦王府的家眷外出时,被的额西夏余孽掳走了。

果真如此吗?

虽然别人这样认为,但苏岸总觉得其中有猫腻。作为皇城司的成员,当年又有过那样的经历,他多少知道一些隐情。

西夏的余孽会远隔千里突然出现在汴京?秦王府的家眷必然有侍卫保护,哪里能莫名其妙全都被掳走?

西夏国已经灭亡,嵬名浪遇已经迁徙往横山夏州一代,想要复国是没有希望了,那掳走秦王家眷又有什么意义?

如果是想报复,直接刺杀不是更好吗?用得着如此麻烦吗?

显然,目前的状况并不合理,所以掳走秦王家眷的绝非西夏人,或者秦王家眷并非被掳,而是主动消失了。

朝廷如此大张旗鼓,封锁全城,目的是为了找人,而并非为了救人。

秦王在长安虎视眈眈,当今太后与官家“找”他的家眷意欲何为?答案似乎显而易见。

苏岸叹息一声,帮不上忙,只能默默叹息一声,希望秦王家眷平安无事。

东水门暂时封锁了,许多的船只堵在河道中,苏岸急忙派遣军士前去检查,然后放行疏导。

奈何船只太多,大多都装载着货物,船上的空间很多,全都仔细检查,自然耗费时间很长。

如此一来,顿时怨声载道。

同样的情况在汴京各处上演,百姓们痛恨西夏余孽掳走了秦王家眷,却也抱怨朝廷的政令。所有的水道、城门口全都排起了长队,禁军将士在城中来巡视,在里正的引导下,挨家挨户的搜查。

大宋立国百年,汴京百姓从未有过这样的遭遇,和平时期,都城之内鸡飞狗跳,百姓的心情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