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燧发枪(第1页)

明末行千斤顶 2016-09-22 14:37:49

解锁千位网红高清在线直播

庞刚观看了匠户们仿制鲁密铳的过程后问道:“你们现在能仿制此种鲁密铳了吗?”

这名年迈的老匠户苦笑着对庞刚道:“大人,小人无能,鲁密铳制作精良且又复杂,小人研究了一个多月了还没研究出此种鸟铳的大规模制作方法,最难的就是鲁密铳的枪管,只能用钻子慢慢的钻,一个星期也只能转出三根,而且成品率还很低,目前只能由小老儿亲自动手进行小规模制造。小老儿辜负了大人的hòu望,请大人责罚。”

庞刚沉吟了一下问道,“那对于一般的鸟铳你们能大规模的制造吗?”

老匠户自豪的说:“回禀大人,这鸟铳最难的就是枪管,一般的鸟铳则没有鲁密铳那么难做,只需用铁皮包裹在烧热的铁棍上层层敲打即可,在采取了大人说的流水制作方法后俺们一个月就可以做三百支,不过那些鸟铳的射程就很近了,只有六十步左右。”说到这里老匠户的语气又低落了下来。

“六十步啊。”庞刚摇摇头不置可否,六十步的射程和满清鞑子的强弓射程几乎一样,这样的话鸟铳的优势就被抵消了,他随即摇头道,“一般的鸟铳射程太近,用来守城还差不多,用来野战就差远了,而且还得用火绳,发射的效率太慢了。”

说到这里,庞刚的眼前一亮,虽然现在自己缺乏钨矿无法兑现出米尼前膛枪,但是燧发枪的原理自己还是知道的,如果能作出燧发枪来也是不错的啊。想到这里,庞刚赶紧对老匠户说道:“老人家,现在我们的鸟铳不是都用火绳吗?我想到了一个不用火绳就能开枪的法子,你看看能不能行。”

“不用火绳?那鸟铳怎么开火,小老儿可从未见过这样的枪。”老匠户摇着头,一幅不可置信的样子,这也难怪,就算是在西方,燧发枪虽然在十六世纪已经由法国人马汉发明发明当时也受到了西方军队的冷落,但知道直到十八世纪那些保守的军队高级将领才开始大规模装备军队,此时的东方自然也还没有意识到燧发枪对于热兵器的意义。

庞刚也不气恼,笑着说道:“是这样的,本官观察到士卒们在发射鸟铳时脖子上总是挂着一大圈的火绳,沉重不说到了雨天火绳就很难被点燃,也很容易受到大风、雨雪等天气影响。因此本官就想啊,是不是可以去掉鸟铳上的发条钢轮,在击锤的钳口上夹一块燧石,传火孔边设有一击砧,射击时,扣引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药击发,这样咱们就可以不用让士卒们背着沉重的火绳打仗了,你看这样如何?”

庞刚的话犹如一道闪电击中了老匠户的脑门,他整个人都呆住了,全身僵直在原地良久不语,这时身边的几名年轻的匠户看到这样的情形心中不由大急,一名匠户连忙跑了过来想要推醒这名老匠户,却被庞刚当即拦住了。

作坊里一片寂静,众人都静静的看着这名老匠户,良久这名老匠户才猛的跳了起来,脸上尽是欣喜若狂的神情,“大人,老汉想到了、老汉想到了,原来鸟铳不用火绳也是可以开火的。”

看到老匠户如同小孩般兴奋的神情庞刚微微一笑,很多技术原本只是一层窗户纸,一旦捅破就全明白了。

老匠户兴奋的向庞刚保证道:“大人,请给小人三天时间,三天后小人就可以做好一支不用火绳的鸟铳出来。”

“好!”庞刚赞扬的说道:“只要你能研制出不用火绳的鸟铳出来本官重重有赏,还有你们。”庞刚对着一旁的年轻匠户说道:“你们只要能帮这位老人家帮鸟铳做出来本官也不会吝啬赏赐,本官保证到时候你们一定可以赚得钵满盆满的回家过年。”

“谢大人!”

得到了庞刚的保证后这些匠户们立刻精神抖擞的投入到研制燧发枪的工作当中。

看到匠户们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庞刚暗暗点头,不管什么行业只要有了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刺jī,任何人都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三天之后,庞刚来到了兵器作坊,这位jī动万分的老匠户果然不食言的为庞刚展示一支崭新的燧发枪,一名匠户手持鸟铳呈平行状,打开了火药仓,从口袋里取出一个纸包,用嘴咬开纸包把黑火药倒进了火药仓后即紧闭仓门。随后把鸟铳竖立起来枪管朝上,把纸包内的铁珠子从枪管内倒入,而后从枪管上取出了通条在枪管内捅了几下。捅结实后立刻把枪平方,拉动枪托上的击锤后对准了准了前方,随即扣动扳机。

一旁的庞刚先是听到击锤碰撞燧石后发出轻微的一声响声,随即jī发了火药仓里的火药,鸟铳随即发出了“轰”的一声响声,一股白烟徐徐升起,站在这名匠户旁边的庞刚顿时闻到了一股刺鼻的火药味。

看着远处被铁珠子打得密密麻麻的靶子庞刚沉默不语,他知道自己又有了一样战力倍增器,有了这燧发枪自己也就有了对抗满清鞑子的本钱。

“大人,小人研制成功了,是吗?”一旁的老匠户看到庞刚沉默不语,以为千户大人还不满意,于是怀着有些忐忑不安的语气轻声问道。

听到老匠户的话,庞刚才回过身来抑制住jī动的心情笑着点头说道:“是的,你们研制成功了,恭喜你们。老人家,本官三天前曾经说过,只要你能研制成功这种不用火绳就能打响的火器,本官重重有赏。现在你还是白身吧,本官现在就封你为攒典,这座军工作坊都归你管,并赏银二百两,其余的匠户也每人赏银一百两!”